新华网10月20日电 2023温州马拉松在市区世纪广场鸣枪开跑、2023中国公路自行车职业联赛(温州雁荡山楠溪江站)开赛、2023年中国轮滑公开赛和2023中超足球俱乐部邀请赛在温州奥体中心开赛……今年以来,一场场大型体育赛事在浙江温州密集举办,赛事经济“引燃”区域活力,市民在家门口就能畅享顶级赛事。
今年9月在温州奥体中心举行的亚运会女子足球比赛现场。温州市体育局供图
借力亚运 “以赛营城”步伐加快
中秋国庆假期,“看亚运会了吗”成为温州人彼此问候的一句常见开场白。“中国特色、亚洲风采、精彩纷呈”的杭州亚运会虽已落幕,由此引发的体育经济却正火热。
作为杭州亚运会的协办城市之一,温州承办了女子足球和龙舟两项赛事。家门口的国际盛会,掀起了温州的“体育热”——9月24日,温州奥体中心体育场观众达1.6万余名;9月30日,温州奥体中心体育场观赛人数超过3.3万人;位于温州老城区的温州体育中心体育场,时常可见人头攒动的画面……
据了解,亚运期间在温州分赛区举行的女足比赛中,到场观众除了温州市民,还有来自安徽合肥的球迷,来自江西定州的女足小将们,来自上海的日本籍球迷,甚至有“打飞的”来观赛的越南球员亲友团。高品质的亚运赛事为温州吸引了天南海北的观赛观众,催热“赛事经济”。据统计,亚运期间,温州部分酒店的提前预订量同比2019年增长6.4倍。
亚运会后,温州对亚运场馆进行赛后运营规划,将赛事带来的“流量”,进一步转化为发展的“增量”。其中,“旧貌换新颜”的温州体育中心进行常态化运营;温州奥体中心主体育场计划引入专业体育公司进行后期运营;温州龙舟运动中心将采取“赛事引领+社会化运营”模式进行后期管理。
据悉,借亚运东风,温州还重点打造了温马、温网、温舟等“温字号”体育赛事品牌,“以赛营城”步伐不断加快。
今年3月举办的2023温州马拉松比赛现场。温州市体育局供图
以赛促旅 赛事经济活力迸发
体育赛事是城市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综合反映,在塑造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拉动城市经济等方面具有独特作用。除了亚运会带来的“赛事经济”外,作为全国社会力量办体育试点城市,温州正在追逐重大体育赛事带来的红利。
今年3月,随着一声发令枪响,1.8万马拉松爱好者从温州世纪广场起跑,拉开2023年温州马拉松序幕。作为今年温州市首个大型群众体育赛事活动,本次马拉松不仅为温州带来了十足的“人气”,更为温州带来了真金白银的“财气”。
据统计,赛事期间,温州市旅游娱乐服务业开票额周环比增长最高达99.8%,直接拉动温州在住宿、餐饮、旅游、交通、购物等方面的经济消费逾3500万元。
2023温州马拉松比赛的举办,是温州培育发展体育赛事经济,高标准打造运动之城、赛事之城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温州正借势借力发展体育旅游、赛事经济,努力实现赛事效益最大化。
“放眼全年,温州对举办体育赛事进行了全新部署,计划安排130场国际国内重大体育赛事,较2022年增加一倍左右。”温州市体育局产业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温州已举办各类体育赛事60余场。除了2023温州马拉松赛外,2023中超足球俱乐部邀请赛、2023中国公路自行车职业联赛(雁荡山、楠溪江站)、2023全国踢踏舞邀请赛等均获得了人气与效益的双丰收。
今年4月举办的全国国际式摔跤锦标赛现场。温州市体育局供图
法治护航 互促共进聚合力
“现在都在倡导全民健身,我家附近就有百姓健身房,走路就能去锻炼,而且器械也很齐全,实惠又方便。”家住温州市区的市民王晓磊发现,住家周围可供选择锻炼的地方越来越多了。
与赛事经济蓬勃发展相呼应的是,温州可供市民选择的公共健身场地和可参与的体育健身活动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多的市民走进体育场馆,充分享受“体育让生活更美好”的惠民成果。由此带动市民的体育兴趣、运动意识及体育消费意识不断增强,对体育的关注度大大提升。
为促进全民健身,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今年7月1日,《温州市全民健身促进条例》正式实施。作为温州市第一部地方体育立法,该条例覆盖全民健身全领域,将社会力量办体育纳入相关章节,总结提炼并固化全国试点成果。通过体育立法,把社会力量办体育打造成全国体育改革的金名片和展示温州“重要窗口”建设的硬核成果。
条例从法律层面要求持续构建适合各年龄段、不同群体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体系,鼓励、支持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等社会力量依法举办承办各级各类体育赛事。
与此同时,为进一步挖掘和释放体育消费潜力,实现体育赛事向赛事经济转化的新跨越,温州市还发布了《温州市促进赛事经济发展实施方案》,成立温州市赛事经济工作专班,明确了包括温州市体育局在内的14个成员单位职责,护航赛事经济发展。
“赛事经济发展壮大,将为群众体育事业发展带来溢出效应,让更多人关注体育、投身体育、热爱体育。”温州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法治护航下,赛事经济与全民健身将形成互促共进的良好态势,温州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丰收”。
统筹:胡炎桢
采写:朱建波
核校:张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