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直播_足球免费在线高清直播_足球视频在线观看无插件-24直播网

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专业要求和基本体裁《新闻学概论》李良荣第七版

  ​​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专业要求和基本体裁

  一、思维导图

  

  二、重点笔记

  【本章导读】前面我们学习了新闻的生产过程及各个要素,本章作为《新闻学概论》第七版的新增章节,与新闻实务理论部分的内容有一定的联系,同样也是新传考研中极为重要的知识点,本章重在为我们介绍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专业要求和基本体裁,本章的重点并不是介绍新闻报道的基本操作方法,而是坚守新闻报道的价值导向:对公众负责和对事实敬畏。其中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新闻报道的专业要求以及新媒体的新闻制作部分比较重要,在历年真题中不仅以名词解释和简答题的形式考察,论述题也有出现,需要宝们重点理解和记忆,其余内容简单带过即可。

  一、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

  (一)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

  以人民为中心,维护公众利益是新闻报道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新闻从业人员至高无上的原则。

  对人民负责,对新闻工作者来说,就是要真实、及时、准确地告知世界的最新变化,告知公众需要的、必须知晓的重要信息。这是新闻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真旨所在。不因权力的胁迫而隐瞒真相,不因金钱的诱惑而歪曲事实,不为个人功利而投人所好。

  【补充】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党性原则指是新闻媒介必须服从党的领导,人民性原则指新闻事业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党性原则和人民性原则都是我国新闻事业必须遵循的原则,两者相辅相成、有机统一。

  1、党性原则:坚持党管媒体,实行政治家办报

  党性原则强调党管媒体、党媒姓党,其本质是马克思主义的党性观在新闻工作中的具体表现。这要求新闻媒体的各项工作,都要体现党的意志、反映党的主张,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的团结,做到爱党、护党、为党。同时,也要求媒体从业者具备政治家的敏锐性、洞察力和判断力。要增强看齐意识,在思想、政治、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2、人民性原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

  人民性的核心是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内容上,新闻报道应该及时、准确、客观的满足人民的信息需求;形式上,新闻、评论的表现形式应该尽量为群众所喜闻乐见;工作路线上,新闻工作要走群众路线,坚持群众办报。

  3、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

  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社会的主人。党是执政党代表人民执行权利。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性质与人民对新闻舆论的要求相一致。社会主义新闻工作坚持以人民性为中心工作导向,为人民提供优质内容,就要与党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党性寓于人民性之中,人民性体现在党性之中。没有脱离人民性的党性,也没有脱离党性的人民性。党性和人民性都是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它们相辅相成,有机统一。

  新时代下,新闻舆论工作者必须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并不断将其付诸于新闻传播实践中,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才能使得新闻传播事业真正服务于人民。

  (二)尼尔波兹曼提出的对新闻报导的四点要求

  1、背景:媒介环境学派的创始人、美国知名学者尼尔·波兹曼在媒介环境学学会成立大会(1998年9月20日)上以《媒介环境学的人文关怀》为题发表主题报告。论述了媒介环境对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作用。

  2、媒介的新闻报道的四点要求:

  (1)有助于理性的应用和发展;

  (2)有助于民主的发展;

  (3)有能够使人获得更多有意义的信息;

  (4)提高公众的道义感和向善的能力。

  【点拨】

  媒介环境学派的主要观点是我们把握新闻报道主要原则和要求的重要途径之一。波兹曼对媒介环境学的定义是媒介环境学研究人的交往、人交往的讯息以及讯息系统。具体地说,媒介环境学研究传播媒介如何影响人的感知、感情、认识和价值。

  (三)新闻报道的低俗化、浅表化、碎片化

  1、原因

  新闻报道低俗化、浅表化、碎片化最大的原因就是来自资本的压力。大众传媒时代的新闻机构受到日益控制它们的大财团的利益压力,他们普遍的趋势就是寻求最方便采写、也最容易吸引读者的稿子。由于缩减开支,硬新闻的定额不断减少,新闻越来越向生活方式方面的特稿和实用新闻靠拢,新闻越来越依赖公关、政府发言人和传媒顾问提供的精心包装的新闻素材和新闻事件。

  2、表现

  这种低俗甚至恶俗化的现象集中表现为新闻报道的“3X”主义(xing,星、腥、性),新闻报道娱乐化,娱乐新闻以明星为主角,以血腥味为诉求,以两性关系为聚焦点,以此来博取点击率、收视率,甚至不惜歪曲事实,制造假新闻。党性原则被商业原则取代,以人民为中心被以营利为中心取代,违背了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

  【补充】

  传媒业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严肃媒体的减少,越来越多的媒体充斥着粗制滥造、充满低级趣味的新闻作品;新闻报道的低俗化、浅表化、碎片化;“3X”主义(星、腥、性);党性原则被商业原则取代,以人民为中心被以营利为中心取代。

  二、新闻报道的专业要求

  (一)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

  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包括政治要求、法律要求、社会与文化要求、专业要求。政治、法律、社会与文化要求因各国不同的政治制度、社会、文化传统而各不相同,但在专业层面上,各国新闻有基本一致的要求。

  (二)专业层面上新闻报道的专业要求

  1、新闻报道的总体要求有三个面向

  (1)真实、真相、真理:这是新闻报道在反映客观世界中逐步递进的要求。新闻必须真实,同时新闻报道必须揭示任何重大事件的真相,尽管难,但揭示真相却是新闻必须承担的责任。因为唯有揭示真相,才能查清事情的原因,确定事件的性质。

  (2)公开、公平、公正:这是新闻报道对公众的基本态度。公开,即公众有权了解世界上所发生的、与公众利益相关以及公众感兴趣的任何新闻。公平地获取信息、平等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是公民应有的权利,信息公平是社会平等的前提。

  (3)速度、广度、深度:这是指新闻报道时空上的要求。从新闻的一般要求讲,新闻报道越快越好,与事件同时进展的“零时差”“零距离”是最理想的。广度是指新闻报道面,凡与大众利益相关、引发公众兴趣的事情都应满足公众未知、欲知的愿望。深度则揭示重大事件在时间、空间上与方方面面的相互关系。

  2、单篇新闻报道的要求

  真实、全面、客观、公正是每一篇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

  (1)真实:真实性是新闻真实的本质,要敬畏事实。

  (2)全面:构成新闻事件的基本要素、基本要件都要清楚呈现,不得遗漏、不得故意隐瞒重要部件、关键性细节。

  (3)客观:以中性语言呈现完整的事实,不得将个人的好恶、倾向表现在新闻中。

  (4)公正:新闻报道中,对任何报道对象都要平等对待,不能歧视;守正持中,不同观点都要平等表达。

  3、在叙事上要求:开门见山,直截了当

  新闻报道就是向公众提供信息,不必弯弯绕绕,要开门见山、一目了然。在叙事上,一般都是先果后因,先事后人,先近后远,先事后理,先具象后抽象,先个别后一般。

  4、在语言上要求:准确、简洁、明快

  “准确、准确、再准确”是新闻报道语言上最基本的要求,构成新闻的基本要旨:时间、地点、事情、人物等都必须以准确的语言表达清楚,容不得含含糊糊。同时,新闻语言要简洁明快,一看就懂,一目了然。上述这些要求,尤其是总体要求体现了新闻从业者的理想与价值追求。即对事实的敬畏、对社会的担当对公众的责任,坚持新闻工作守正持中的立场,坚守社会平等公正维护公民知情权、表达权、监督权、参与权。

  三、新闻报道的构成(简单了解即可)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在各种各样的新闻作品中,往往是由报道、分析、判断三个部分构成的。

  (一)报道

  报道是对可以查证的事实的客观陈述。这里可以“查证的事实”是指人们可以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有根有据。

  (二)分析

  分析是建立在事实基础之上的,是对事实发生的原因、意义、影响所作的解释以及对未来发展趋势、结果所做的预测。分析的前提是掌握全面的事实;分析的依据是事实(人们常称之为背景材料);分析的结论必须是事实,或者是构成该事实的必要材料。

  (三)判断

  判断是对某一事件利与弊、是与非、对与错、得与失、善与恶、荣与辱所作的结论,具有强烈的主观倾向,有鲜明的价值取向。在中国新闻媒体许多新闻中,报道、分析、判断往往交织在一起,一篇优秀的新闻要求这三者水乳交融,而不能油水分离。

  (四)新闻的要求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应该尽可能多地向人们提供可以查证的事实,不妨作些分析,但应该尽可能避免下判断,更不要以判断来代替事实。

  四、传统媒体的新闻体裁

  传统媒体报纸、广播、电视都是在逐步探索中形成适合自身特征的体裁。这里要强调的是:每一种媒体新闻的成熟都以报道体裁的定型为标志。以下为对各种媒体具有代表性、决定性意义的体裁:

  1、报纸

  (1)倒金字塔结构

  倒金字塔结构是一种按照事情的轻重缓急或读者感兴趣的程度陈述事件的方式。(定义)一般是按先主后次、先重后轻、先急后缓的次序。(特点)这种结构最早在19世纪60年代美国内战时产生,记者随军采访,用刚刚发明的电报发稿,由于担心电报中断,记者不再把故事按先后顺序发稿,而是把最重要的事实放在新闻头部,一旦电报中断,也可以在报纸上刊出。(背景)由于这种结构非常适合读者阅读,适合编辑,很快在全球报纸上流行,成为消息(短讯)的典型写作结构。(优点)

  (2)客观性报道

  客观性报道是把客观性的目标转化为一套可操作的程序,即以不偏不倚的公正态度来报道新闻,竭力把事实与意见分开。(定义)由此在报道中提出如下要求:第一,构成该新闻事件的基本要件必须齐全,不得缺失;第二,尽可能用中性词汇;第三,任何事实都必须明确来源;第四,引语必须完整,不得断章取义,歪曲原意;第五,平衡原则:不同观点、见解得到平等表达,不能有重有轻,偏袒一面。(要求)

  【点拨】

  理解客观性报道的核心要求就绕不开一个原则——新闻客观性。新闻客观性是新闻理论中的一个基础概念,指的是新闻报道应该遵循不偏不倚、平衡公正等要求。

  (3)解释性新闻

  解释性新闻兴起于20世纪30年代,在电视日渐扩大的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兴旺,被誉为20世纪新闻界的最大创新大佬们都在玩{精选官网网址: www.vip333.Co }值得信任的品牌平台!。时至今日,在全球报业中,尤其是西方报纸,解释性新闻占有绝大多数版面。(产生)解释性新闻就是解读新闻,解读该新闻的原因和意义,其核心就是以大量背景材料来揭示该事件在时间与空间上方方面面的关系。(定义)解释性新闻的特点有:在时间层面上,解释性新闻以昨日来透视今日、预测明日。在空间层面上,宏观背景下的微观表达,微观层面上的宏观影响,政治变化、政策变化对经济、社会的影响等。(特点)

  2、电台(简单了解)

  (1)短平快新闻(一句话新闻)

  符合电台播报声音稍纵即逝的特点,不适合长篇大论,简要播报发生了什么事情,电台短平快新闻的语言比报纸上报道的语言更为浅显。

  (2)现场播报

  充分显示电台的优势,真正实现了“零时差”,与新闻时间同步播放,配上音响可以把现场表达的绘声绘色。

  3、电视台(简单了解)

  (1)主持人节目

  主持人节目是由电视画面配以主持人播报,而更重要的是由主持人穿针引线,把各种现场画面切入电视屏幕,并由主持人加以报道、加以解读,电视新闻由此而生动活泼。

  (2)现场直播

  包括各种体育比赛、文艺演出、各种庆典以及一些现场突发性事件。这更能体现电视台优势,体现了零时差、零距离的优势。

  【点拨】

  传统媒体的新闻体裁这部分内容需要重点理解和记忆报纸体裁,电台和电视台部分简单了解即可,无需记忆~

  五、新媒体的新闻制作

  (一)新媒体新闻的基本特征

  互联网与生俱来的数字化、交互性以及超时空等特点颠覆了传统媒体新闻生产、传播、反馈的模式,呈现出一系列全新的特点:

  1、新闻生产:从单元走向泛社会化

  传统媒体是点对面的大众传播,所谓“点”就是一家新闻机构,以记者编辑为核心群体来生产、传播新闻。但记者编辑队伍有限,报纸、电台、电视台的版面、时间有限,公众想人人都上电视台是不可能的事。而互联网技术却赋予公众自由表达的权利,任何人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向任何人发布任何信息。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互联网是人人有麦克风的时代”。新闻生产就从单一的极少数精英专业化生产变成泛社会化生产。

  2、供给对象:大众化、小众化、个性化定制

  传统媒体是点对面的大众传播,而互联网具有交互性的特点,不仅可以实现点对面,而且可以实现点对点、面对面的传播。正是基于这一技术优势,互联网新闻不但可以是大众传播,也可以是小众化传播,用户可以个性化定制,主动选择自己所需要的新闻,定制界面风格。

  【补充】

  这种小众、个性化定制的新闻分发方式有利于“用户中心”思维的转变,但是也容易造成用户信息消息的固化和哈佛大学法学院教授桑斯坦在《信息乌托邦》中提出的“信息茧房”的概念。

  信息茧房:记忆思路:提出+概述+成因+影响+案例

  信息茧房由美国政治学家由凯斯·桑斯坦在其2006年出版的著作《信息乌托邦——众人如何生产知识》中提出的隐喻。信息茧房指的是在信息传播中,因公众自身的信息需求并非全方位的,公众只注意自己选择的东西和使自己愉悦的信息领域,久而久之,会将自身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信息茧房的产生是因为互联网技术激活了个人行为;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传播模式成为主导;大数据新型信息传输方式。处在“信息茧房”中,人们听取不到多元的声音,会加剧个人以及网络群体的极化。同时信息茧房还会削弱社会黏性逐渐也会造成高度的社会分裂。如今日头条等信息分发平台基于算法推荐技术实行个性化推送,极易造成信息茧房。

  3、表达方式:以视频为主的全媒体

  新媒体具有数字化特征,打破了报纸、广播、电视各媒介之间的壁垒,媒介融合得以在互联网上实现,即文字、图片、视频、音频能融合在一起,从而使传播得以立体化、全景化呈现。而近些年来,视频化成为互联网新闻一大趋势。视频更能体现互联网新闻特征,更受用户青睐。

  4、产品呈现:从固态走向液化

  传统媒体呈现给受众的新闻都是一次性定型的产品,即固化的、不可更改的。传统媒体也有追踪式报道,但追踪式报道每一个阶段的新闻也是固化的,而互联网上有很多新闻却是液态的。所谓液态的,就是随时变动的:新闻发布者在现场目击中追踪事态进展而随时发布、随时补充、随时修正,实现新闻发生与发布的零时差。

  【补充】

  “液态”的概念最早由齐格蒙特·鲍曼在《流动的现代性》一书中使用。复旦大学的陆晔教授也进一步运用“液态”这个概念来概括当今新闻业的变化特征,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是记者身份的“液化”。新闻的用户以及新闻消费者同时也是公共信息生产者,也就是说记者的身份和角色不再是固定且唯一的了,在新闻生产的过程中,存在职业记者、公民记者以及社会大众的角色不断转换的特征。

  第二个是新闻职业共同体的“液化”。也就是“协作性新闻‘策展’”的转变,每一个个体都在新闻信息生产和传递的网络节点上,重新定义了这一时代的话语体系和表达方式。

  5、发布时空:零时差、零距离

  零时差、零距离是信息传播的最佳状态。互联网新闻可以达到这一理想状态。网络直播基本实现了这一美好愿景,而互联网新闻中的VR和AR可以全方位再现新闻现场,让用户身临其境。

  【补充】大佬们都在玩{精选官网网址: www.vip333.Co }值得信任的品牌平台!

  网络直播是一种基于互联网技术,借助于各类信息接受平台和终端,以即时的视频和语音信息为形态,并且可以实现传受即时互动的新型信息传播方式。网络新闻直播利用互联网移动客户端直播平台和技术实现双向现场的新闻报道发布。为用户带来了沉浸式的在场体验和“零距离”的感觉。

  6、相互关系:互动的、兼容的

  互联网一大特点是节点与节点之间是平等的,信息传播不再有传者与受者之间的严格界限,传播方式由单向传播演变为双向甚至多向交流。互联网新闻生产往往是传者与受者、专业人士与业余人员合力完成的。

  7、接收方式:碎片化

  斯科特在《网络社会的崛起》一书中指出互联网是“没有时间的时间”。在传统媒体时代,人们作息时间相对固定,而对于互联网新闻而言,发布新闻和接受新闻都是随时随地在发生着,尤其在手机可以无线上网以后,通过手机收阅新闻不仅随时随地进行,而且越来越碎片化了。碎片化阅读带来新闻内容浅表化、表达方式视频化的趋向。

  【点拨】

  伴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碎片化的信息接受方式成为新闻传播的突出特征。传播者为了适应用户随时随地可以利用移动终端接受信息的习惯,提供信息的方式和受众接受信息的方式同步变得碎片化,信息开始呈现实时传播,用户也不再专注于解读文字中的深度内容,更倾向于短平快的形式。而这种碎片化的信息接受方式也会带来整个传媒生态深度缺失以及舆论场中众声喧哗、难以统一声调的消极后果。

  (二)新媒体新闻体裁

  早期的互联网新闻以“报网互动”和“台网互动”为代表,所谓报网互动,就是把报纸上的新闻粘贴到网络上;台网互动,就是把电台、电视台新闻移到网络上,成为网络音频、视频节目。但这些只是“+互联网”的初步结合,并非“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将报纸上或电台、电视台上的新闻平移到网络上,改变的只是呈现的位置,并没有实现真正的转型。

  经过近30年的逐步探索,逐步形成5种新闻体裁:短消息、短视频、数据新闻和可视化表达、网络直播新闻、AR新闻与VR新闻。

  1、互联网短消息(简单了解)

  (1)定义:互联网短消息是互联网新闻最基础的表现形式。主要是在互联网平台上以图片配上简要的文字,其地位相当于报纸上的动态消息。

  (2)五大要件

  ①稿件来源:新闻稿件的出处,强调消息内容的获得方式。保证新闻真实性和客观性的需要,也是保护版权的需要。根据稿源的性质,可以判断其权威性、可靠性。

  ②正文:新闻稿件的主体部分,由标题和主体组成。网络新闻主要是通过点击标题列表上的标题来链接正文,标题要求第一时间能够抓住用户,向读者传达更多的内容。主体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基本完整的事实。为适应互联网碎片化阅读,内容短小精悍,一般不超过五百字。

  ③链接:指以超链接的形式提供与消息主体相关的报道。对于单篇新闻而言,链接可以作为该新闻的背景;从整个网络空间来看,链接可以把该相近新闻串联起来,形成互文关系,赋予更多的意义。要体现于主体的相关性;要保证消息主体的完整性和流畅性;要保证链接的有效性。

  ④背景:是对消息主体进行补充说明的材料。包括知识背景、地理背景、人物背景与历史背景等。

  ⑤网络跟帖:是网络评论的一种形式,与传统评论不同,新闻跟帖不能脱离新闻主体单独存在,互动性强,行文风格是即兴评论。它的功能是:能够了解网民对该新闻(事件)的基本态度;从不同评论意见中多视角理解新闻;补充该新闻的素材或细节,纠正该新闻的谬误或虚假陈述。

  2、短视频新闻

  短视频新闻是一种以短视频为主要表达形式的新型新闻样态,时长一般控制在60秒左右,需要在短时间内真实地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等新闻基本要素。短视频可以分为用户原创内容(UGC)、专业机构原创内容(PGC)以及用户与专业机构合作生产内容(UGC+PGC)三大类。

  【点拨】

  相较于传统单一的文字、图片等的报道形式,短视频新闻将视觉和听觉融为一体,以其多元化、即时性、简单化、移动性、社交性的特征,迎合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受众碎片化内容消费习惯。许多新闻媒体也在客户端推出了短视频新闻版块,如《新京报》的“我们视频”、人民日报的时政类短视频等;一些媒体还入驻抖音短视频平台,如“四川观察”。

  3、数据新闻与可视化表达

  (1)数据新闻

  数据新闻可以让记者“通过数据和信息图表来报道一个复杂事件”,“广度”和“深度”是数据新闻制作的关键词。数据新闻要求:公开数据来源;公开数据采集的方法、分析方法和工具以及收集的时间。数据新闻是随着数据时代的到来出现的一种新型报道形态,具体指的是媒体通过深入数据之中,对数据进行清洗、结构化,挖掘数据之间的联系以及背后的深刻意义,并通过可视化呈现的新闻报道方式。

  (2)可视化表达

  数据可视化表达是通过可视化编码,将复杂抽象的数据及关系改造成简单的视觉语言。内容层面要做到准确和高效:不存在任何错误地呈现数据分析的结果,突出重点信息,降低阅读障碍;形式层面要做到设计新颖和富有美感,作品符合人们的审美要求,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4、网络直播新闻

  网络直播新闻是以传递新闻为目的、以实时视频交流为主要形式的报道形态。网络新闻灵活性强,受时间、地点限制弱;真实是网络直播新闻的优势;镜头以一运到底为主,不使用过多花哨的运镜技巧。

  5.VR新闻与AR新闻

  VR新闻与AR新闻是以用户为中心,强调用户新闻体验和新闻参与的新闻样态。“体验”与“参与”是其新闻制作的关键词。VR新闻和AR新闻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较之纪录片更贴近的体验,是对纪录片的延伸。

  VR新闻是纵向推进,带给人们更加身临其境的实景体验;AR新闻则是横向扫描,带给人们多场景叠加的新闻体验。

  从受众参与体验角度来讲,从原来的“看新闻”转向“沉浸新闻”AR技术与VR技术提供沉浸新闻新体验,让VR新闻与AR新闻有两个明显特征。

  ①个性化叙事。传统新闻叙事是由媒介主导,是固定“线性叙事”逻辑,不同的受众看到的是同一个故事。而VR新闻与AR新闻打破原有由媒介主导的叙事流程,用户沉浸其中并自由选择叙事顺序,结果是不同的受众看到的是不同的故事。

  ②场景化互动。AR新闻与VR新闻则为用户带来了一种场景化、交互式的新闻体验,即用户需要参与到新闻场景当中,才能够观看内容。

  【补充】

  VR新闻:即“虚拟现实”+新闻,通过360度全景摄像机与其他实体设备记录新闻现场,经过处理后呈现在虚拟现实的设备上,使受众能获得“身临其境”的体验。

  AR新闻:指利用AR技术进行新闻报道并形成的新闻产品,是基于VR新闻和真实世界疏离的缺陷而创造出的以“复归现实”为宗旨的技术。AR技术的突出特点为构建在三维世界基础上的虚拟场景,从而达到交互性和沉浸式的双重体验。

  【拓展】网络直播

  网络直播是通过录屏工具或者手机在互联网平台上对表演、展示、互动等行为进行实时呈现,是一种新兴的在线娱乐或服务方式。它是一种基于互联网技术,借助于各类信息接收平台和终端,以及时的视频和语音信息为形态,并且可以实现传受及时互动的新型信息传播方式。网络直播是直播技术与大众文化的结合,具有电视直播的仪式感,也具有网络媒体的草根性,具有交互性强、视角平民化、审美差异化、弱审查化、注重体验、题材多元及内容碎片化等特点。

  【补充】名人名言:

  1、一切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大佬们都在玩{精选官网网址: www.vip333.Co }值得信任的品牌平台!。——尼尔·波兹曼

  2、任何新闻,同时都是一种间接。报道什么,不报道什么,也反映了传播媒介的一定的世界观。——格伯纳

  三、章节评析

  本节关键点在于:媒介环境、专业要求、新闻体裁、倒金字塔结构、客观性报道、解释性新闻、短视频新闻、数据新闻、可视化表达、VR新闻、AR新闻、网络直播

  这一章整体介绍了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专业要求和基本体裁,具体包括新闻报道中应该遵守的基本原则、新闻报道有哪些专业要求、构成新闻报道的基本要素、传统媒体的新闻题材问题以及新媒体的新闻制作有哪些等内容,本章的重点是新闻报道的专业要求、传统媒体的新闻体裁、新媒体的新闻制作,一直以来都是各大院校的高频考点,需要大家重点记忆和掌握。在学习新闻体裁和新媒体制作的时候宝们可以结合新媒体时代的新型新闻类型来理解,这是每年各大院校必考的知识,非常重要!

  四、真题考点

  1、倒金字塔结构(2022年宁波大学440名词解释)

  2、解释性新闻(2022年华南理工大学440名词解释)

  3、客观性报道(2022年重庆大学334名词解释)

  4、简述短视频新闻叙事的基本特征。(2022年湖南师范大学714简答题)

  5、简述数据新闻的优势。(2022年北京工商大学440简答题)

  6、什么是数据新闻,数据新闻在网络中的作用。(2022年辽宁大学334论述题)

  7、简述数据在新闻报道中可视化呈现的方式。(2022年上海大学874简答题)​​​​

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专业要求和基本体裁《新闻学概论》李良荣第七版

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专业要求和基本体裁《新闻学概论》李良荣第七版

相关推荐

评论

  • 昵称 (必填)
  • 邮箱
  • 网址